弘毅投资携手艾科联落地国内首个融合式NewCo

回望过去十年,中国创新药领域诞生了两款重磅产品: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和传奇生物的CAR-T产品。两者研发团队规模较小,凭借渐进式创新和中国特有的研发效率,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真正的创新往往来源于小而精的团队。投资人需迅速捕捉这些创新火种,并推动其发展。

NewCo模式正是这一逻辑的产物。该模式在成立之前即有投资机构介入,围绕价值验证和全球交易设计路径,用最短时间和最高效率将资产推向市场。如今,这一曾被视为海外资本专属的模式正被本土力量重新定义。

不久前,弘毅投资携手艾科联生物,落地国内首个融合式NewCo。这不仅是一笔交易,更是一则风向标:人民币基金开始主导中国创新药的价值释放路径。

一切始于2024年初。彼时,国内NewCo交易数量刚刚抬头,尚无人敢断言这是一轮结构性浪潮。弘毅投资大健康团队判断中国创新药即将迎来“从引进到引领”的出海时代,率先提出“融合式NewCo”概念。

NewCo即Newly Created Company,通常由管线、资本、团队三部分组成。围绕特定创新药管线成立新公司,通过资本注入加速研发,最终以并购或上市实现退出。此前国内NewCo多由海外资本主导,人民币基金鲜少参与。

一个逐渐形成的共识是,创新药悄然来到“中国时刻”。中国在创新效率和成本方面具备系统性优势。数据显示,国内I期临床较海外药企缩短25%~55%,成本仅为MNC的30%~50%。

弘毅对融合式NewCo趋势的笃信,基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临床效率优势。团队认为下一轮创新药的投资机会在于发挥本土资源配置优势,通过跨境资本运作建立全球化退出机制。

弘毅结合对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跟踪,瞄准乐普生物旗下T细胞衔接器平台和管线,并于今年8月促成艾科联生物成立,这是国内首家融合式NewCo。

具体而言,乐普生物将两款针对实体瘤的TCE资产全球权益授权给艾科联生物,获得1000万美元现金首付款,同时持有艾科联10%股权,未来有望获得总额8.48亿美元的研发及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分成。

弘毅投资联合红杉中国、元生创投、杏泽资本等机构,向艾科联生物注入41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约为8800万美元。

“实体瘤是肿瘤治疗中临床需求最广、空白最大的领域,而TCE有望推动免疫疗法的代际升级。”弘毅投资大健康基金投资总监刘昕表示,艾科联生物具备成为平台型NewCo的潜力,其技术平台可拓展至多种肿瘤类型。

弘毅与艾科联创始团队渊源颇深。创始人方磊、朱杰伦是弘毅相识多年的老友。方磊曾在葛兰素史克从研究员做到科学家,后担任天境生物联合创始人,并曾获弘毅领投的2.2亿美元C轮融资。

朱杰伦曾任天境生物CFO,主导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并推动市值从8亿美元增长至70亿美元。他还主导多个创新药资产BD交易,并深研NewCo交易。

“毫无疑问,他们是经过实战验证且角色互补的创业团队。”刘昕得知方磊有创业意向后第一时间沟通,双方基于多年合作及对TCE赛道的共同认知达成合作。弘毅全程助力其团队孵化公司,并将支持艾科联推进一期临床试验。

艾科联生物的落地被视为一个信号:中国式NewCo时代开启。

全球资本对中国创新药释放前所未有的兴趣。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能否走出去”,而是“以何种方式走出去”。

弘毅投资提出建立“NewCo Plus平台+基金”的创新投资模式。这将是一套系统性打法,旨在深度挖掘中国创新资产,发挥本土优势资源,输向全球市场。

刘昕透露,过去十年,超万亿资本涌入医药产业,叠加工程师红利,中国已沉淀出大量具备全球竞争力的Best-in-Class管线。国内丰富的患者资源和高效临床试验为创新药发展提供加速支撑。

弘毅策略清晰:不追风口,不炒概念,聚焦全球产业格局下长周期的系统性机会,坚持高站位、深挖掘,持续构建资本之外的Merchant Banking赋能能力。

挖掘资产是构筑护城河的第一步。弘毅将聚焦实体瘤、自身免疫、神经科学等领域,结合未来治疗范式与跨国药企管线缺口,交叉验证,精准捕获“从实验室到交易”路径最短的资产。

除了设立NewCo主题孵化基金,弘毅还打造NewCo Plus平台,整合顶尖科学家网络、高效临床运营体系与国际化BD通道,主动参与价值创造。

NewCo将获得:顶尖的临床PI连接、高效临床开发支持,以更快推进IIT和一期临床试验。更重要的是,平台可提前接入海外买方资源,使BD谈判与MNC需求对齐,实现“共建生态”。

刘昕透露,目前已有不少海外早期项目希望借助中国的临床效率与成本优势推进研发。未来,弘毅Deal Sourcing触角将延伸至全球前沿技术和创新资产,实现双向流动。

长远来看,NewCo Plus平台将演进为Hub-and-Spoke模式,集中式平台母公司控股多家NewCo子公司,实现资源整合与统一赋能。

效率跃迁显著。传统创新药企谋求港股上市需三到五年,而一家NewCo到了IND阶段,12至18个月内就有可能达成BD交易,显著提升资金周转率。

这背后是弘毅二十余年深耕医疗产业的沉淀。从推动石药集团转型,到助力先声药业上市,再到整合康臣、滇虹等区域性龙头,弘毅已超越财务投资范畴,成为产业变革的深度参与者。

“NewCo Plus平台+基金”模式或开辟新路径:以人民币基金为主导,通过平台化赋能与系统性作战,推动中国创新在全球价值链上塑造自身叙事。

弘毅投资总裁曹永刚强调,投资人必须具备产业思维和自我革新能力,完成从财务投资人到产业共建者的转型。必须构建产业链条,推动项目协同,形成生态联动。

中国生物医药的下一站,或许不再是追赶,而是定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