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馆子”走红背后:烟火气与预制菜的博弈

尽管预制菜争议不断,但00后小乐更看重美食的“锅气”。在他看来,若非简单应付,高档餐馆虽不失体面,却常因价格高昂、菜品无特色而缺乏吸引力。相较之下,他偏好藏身街头巷尾、现炒现卖的“苍蝇馆子”,认为其更具人间烟火气。

类似小乐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90后华姐月收入超2万元,曾长期出入高端餐饮场所,出于应酬或家庭聚餐需求,倾向于选择环境整洁、宣传食材优质、服务专业的餐厅。然而一次偶然探访社区“苍蝇馆子”后,她被明火旺灶、热气翻腾的烹饪场景打动,自此开启频繁打卡各类市井餐馆的旅程。

华姐表示,这并非消费降级,而是对“好吃、新鲜、有锅气”的消费升级。她不再为品牌标签买单,转而追求真实味觉体验。旅游时也刻意寻找本地人推荐的小店,哪怕只是街边几张桌椅,只要人气旺盛便值得一试。

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对“苍蝇馆子”的讨论日益热烈。这类餐馆通常价格亲民、环境简朴,主打本地特色菜,以家常风味和家庭式经营赢得口碑。尽管名称隐含卫生顾虑,但多数已改善条件,成为食客眼中的“美食宝藏地”。

80后胡哥在湖南长沙社区经营一家小型餐馆,主做辣椒炒肉等湘菜,凭借地道口味积累大量回头客。近两年,外地食客明显增多,多为网友推荐而来。他在孩子帮助下尝试抖音直播,展示后厨操作,吸引可观人气。网络平台为其提供了新的宣传渠道。

近期贾国龙与罗永浩关于“西贝预制菜”的争论发酵,进一步推动“苍蝇馆子”热度上升。不少店主通过直播展示现炒过程,强调百分百现做,回应消费者对食品真实性的关切。业内分析指出,健康化、新鲜化、特色化正成餐饮趋势,现做小馆因兼具“烟火气”与性价比,成为年轻人新宠。

餐饮人士金掌柜认为,“锅气”代表无法被工业复制的即时性与人文温度,在预制菜泛滥背景下反而成为稀缺资源。现场烹饪带来的“在场感”和“真实性”,满足了消费者对情感连接与文化记忆的需求。

但他同时指出,预制菜提升效率、实现标准化与规模化,是商业逻辑的必然选择,关键在于信息透明。华姐强调,不同餐饮场景应有明确分工:连锁品牌提供安全、舒适与稳定品质,适合宴请;若使用预制菜却标榜现炒,则涉嫌欺骗。

当消费者发现高价餐厅菜肴与冷链食品无异时,会产生情感断裂的愤怒。小乐认为,饮食不仅是生理需求,更是心理体验与文化仪式,预制菜虽高效却造成“情感赤字”,而“苍蝇馆子”恰好填补这一空白。

不过,“苍蝇馆子”亦面临环境、服务、食品安全及规模化难题。有观点提出,若高端品牌如西贝旁开设名为“东贝”的市井餐馆,二者可形成互补而非竞争关系。

金掌柜分析,消费者可在标准化与烟火气间自由选择,满足双重需求,从而扩大整体客流与停留时间,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连锁品牌亦可投资孵化此类小型项目,既维持主体业务稳定,又注入新鲜体验。

分析认为,预制菜将成为行业常态,但市场需保留无法标准化的部分,如锅气、人情味、创造性。华姐与小乐均表示,理想餐饮生态应包容多样性,让标准化与情感价值各得其所。

唯有如此,消费者既能享受安心便捷的连锁服务,也能在街角小店寻得中餐的温度与灵魂,真正实现高效且有温度的餐饮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