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十年后,匹克因大面积降薪再度引发关注。近日,多名自称匹克员工的网友爆料称,公司未提前书面通知即实施降薪政策。
匹克董事长许景南在9月17日的内部会议上表示,此次调薪主要针对直营亏损部门及部分高薪岗位。月薪5000至10000元岗位下调10%;10000至20000元岗位下调20%;20000元以上岗位下调30%;亏损部门部分岗位降幅达50%。
许景南称,调整后薪酬低于3000元的将由公司补贴至3000元,并强调此举旨在保障员工基本生活、激励其发扬公司精神。他同时指出,绩效工资未作调整。
业绩持续下滑是此次降薪主因。许景南透露,2024年1月至7月,匹克内销直营板块累计亏损超1.3亿元。然而就在降薪消息曝光前一周,匹克向泉州慈善总会捐赠1亿元,与其经营状况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舆论争议。
匹克曾为“晋江鞋王”之一,与安踏、李宁、特步等同属第一梯队。1991年签约八一男篮及刘玉栋开启体育营销之路;1997年估值近2亿元;此后携手多位NBA球星提升国际影响力。2009年,匹克登陆港交所。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至2010年美国运动鞋服市场增速放缓。国内品牌因奥运前扩产导致库存积压,行业进入调整期。2012至2013年,国内运动市场增速分别为-1.8%、-3.3%。期间,匹克关闭门店超1000家,净利润长期徘徊于2亿至4亿元之间。
同期,安踏通过优化分销管理、收购FILA及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巩固龙头地位,市占率稳定在8%至9%。李宁、特步、361°则通过年轻化、高端化策略维持竞争力。而匹克逐渐淡出主流视野。
2016年上半年,匹克营收同比下降6%至12.98亿元,净利润下降3.8%至1.69亿元。同年5月启动私有化,11月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2021年,匹克获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领投、建信信托跟投的近15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超百亿元,一度传出“重回A股”计划。但国潮红利消退叠加疫情影响,行业再度陷入高库存、低毛利循环,匹克复苏进程受阻。
2018年,匹克推出中底科技PEAK-TAICHI,打造“态极”系列跑鞋。2019年双11,搭载该技术的产品销售额达8904万元,占总销售额80.5%;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同比增长703%,态极1.0Plus开售一小时破千万,登顶跑步鞋热销榜。
截至2022年,态极系列产品销量超2000万双,定价200至500元,具备较高性价比。但随着国际品牌回归及同行技术升级,TAICHI优势逐渐减弱,匹克再无显著技术突破。
2018年5月,匹克收购户外品牌奥索卡(OZARK),早于安踏布局户外赛道。但未能有效开发运营,奥索卡影响力有限,门店持续收缩。五年后,奥索卡被中和集团收购。匹克自有户外系列“征途”亦未形成市场声量。
在赛事赞助方面,2024年奥运周期,安踏、李宁聚焦奥运会;2023年大运会、亚运会分别由特步、361°赞助。匹克仅参与学生运动会,传播力与商业价值差距明显。
篮球领域,匹克曾深度绑定NBA,现仅赞助德国男篮、伊朗男篮等征战FIBA赛事,影响力不及长期冠名CBA的李宁。马拉松赛事赞助规模与频次亦远逊于特步。
运动女装成新增长点。2024年始祖鸟女性品类实现两位数增长;lululemon中国大陆市场季度营收同比增25%。而匹克官网显示,女装仅11个单品,男装47个;女鞋49款,男鞋201款,产品比例失衡,设计与丰富度均显不足。
2016年退市时,匹克提出多品牌战略与国际化布局,拟转型为体育产业整合商。但后续推出的童装品牌嗒嘀嗒、子品牌PEAK KIDS及奥索卡均未取得显著成效。
相较之下,安踏虽面临始祖鸟“炸山秀”舆情危机致市值蒸发超120亿港元,但仍具较强抗风险能力。对当前匹克而言,优化内部管理、完善薪酬体系、加大研发、拓展热门品类、提升专业影响力,比盲目扩张更为迫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