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假日经济转型:情绪价值驱动商业升级

2025年国庆与中秋双节期间,全国商业市场迎来一轮消费能量的集中释放,上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显示,假日期间,上海共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4%;全市线上线下消费支付金额796亿元,同比增长3%。市商务委表示,国庆期间,上海重点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10.2%。

从烟火秀到艺术漫游,从快闪店到非遗市集,商业空间不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而是演变为融合内容、场景与情感的"城市会客厅"。各大商业体以精准的客群洞察、创新的内容策划与跨业态的联动能力,共同推动了一场从"流量争夺"到"情感连接"的假日商业升级。

IP跨界+场景创新:打造差异化流量入口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IP已成为商业项目吸引客群、打造差异化体验的核心抓手。

上海爱琴海·缤纷里以自创IP"缤纷乐市"破局,围绕"面包也爱国"主题,联合江浙沪TOP烘焙主理人打造主题市集,以"可听可看可参与"的场景构建,将单纯的购物行为转化为具有情感共鸣的消费体验。项目在10月1日及6日晚推出"缤纷锦绣,湾区华章"音乐烟火秀,以天空为画布,续写夜间商业的无限可能。数据显示,双节期间该项目日均客流突破11万人次,销售额同比开业峰值提升33%,超40家店铺销售创下新高。

上海世茂广场则在七周年庆之际,精准切入"兴趣经济"赛道,携手全球顶级电竞IP《英雄联盟》打造全球总决赛主题快闪店。活动不仅展售多款中国限定周边,更邀请人气主持希然、小钰担任"一日店长",通过打卡集章、消费满赠等互动机制,将快闪店转化为年轻群体的"峡谷聚点"。这种"商业地标+电竞顶流"的跨界融合,实现了"消费场景+社交互动+文化认同"的三位一体,为商业体的年轻化转型提供了新范本。

文化为核:重塑商业空间的情感链接

当商业进入"情感变现"时代,文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商品与体验的重要纽带。

瑞虹天地月亮湾以"蔚冉生长花鸟市·中秋集"为载体,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深度融合。项目围绕"花木自然""中秋食集""节气民俗""文化舞台"四大板块,集结40余家花植、手作、非遗品牌,并融入汉服巡游、中医问诊、茶道体验等多元内容,让市民在花香月影中重拾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这种"自然为媒、文化为脉"的运营理念,不仅激活了节日经济,更让中国节在花市里"尽兴生长"。

印力上海旗下龙华会则以"梵音江湖"为主题,打造上海首个沉浸式藏风市集。活动融合雪怪特展的奇幻想象、藏戏巡演的千年传承、非遗体验的手作温度与民族时装秀的时尚表达,将雪域高原的独特文化基因植入都市核心区,构建起从视觉到触觉的全感官文化体验场域。这种深度的文化赋能,让商业空间成为可沉浸、可体验、可留恋的"微度假"目的地。

跨域联动:从城市商业到全国生态的假日布局

在更广域的维度上,头部商业企业展现出跨城市、跨业态的整合能力,构建起"本地深耕+全国联动"的双轨运营模式。

百联股份以"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为策略,推动全国八城的百联奥莱与高德地图合作推出"全城寻宝计划",通过满1000减100元满减券与"折上折"活动,实现异地客群的交互引流。同时,百联ZX创构次元集结地,集结SHONEN JUMP SHOP等13家全新线下店,落地BanG Dream!10周年轨迹展,8天内举办超110档活动,形成"IP展览+新品发售+同人互动"的跨地域次元生态。此外,百联世博源通过皮影戏《大圣归来》、舞台剧《阿拉丁神灯》等演出,实现文学、动漫与传统非遗的跨界融合,展现出文化内容的强大包容力。

招商蛇口则在全国范围内展现出"美好商业"的生态布局能力。双节期间,招商蛇口旗下海上世界、招商花园城、花园里等购物中心,在全国30余座城市同步推出花火表演、国潮盛典、音乐会、篮球赛、二次元盛会、非遗手工坊等多元活动,构建出"一城一策、百花齐放"的假日内容矩阵。黄金周期间,招商蛇口全国37家商场日均销售额同比提升5.7%,日均客流同比提升8.8%,成为消费者青睐的打卡目的地。

旭辉商业以"来旭辉相聚此刻"为主题,在全国多地打造特色体验空间。上海LCM置汇旭辉广场带来飞天小女警全国首展,以甜酷风格吸引年轻家庭;恒基旭辉天地则以7米高巨型艺术装置"星瞳猫"成为城中打卡热点;上海控江旭辉Mall推出"蝶变新生周年庆"蝴蝶科普展览,将自然科学融入商业体验;成都温江旭辉Cmall发起"红人之夜"发布秀,合肥肥西旭辉Cmall举办首届花灯节,以超大灯笼墙打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节庆场景,展现出旭辉在艺术装置、IP展览与传统文化等多个维度构建差异化体验的能力。

细分客群运营:从"流量"到"留量"的精准转化

在客群深耕方面,各大商业体展现出越来越精细的运营能力,通过精准的圈层内容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

印力上海围绕"亲子/宠物友好""全民体育""粉丝经济"三大标签,推出"假日印象簿-上海站"系列内容。松江印象城创新策划"七日宠物派对",从博美犬专属迷宫探险、柯基主题婚礼到"爪林匹克"运动会,将宠物友好理念转化为充满情感联结的社交场景;南翔印象城MEGA以「金秋次元大玩“嘉”」主题活动为载体,突破传统商业边界,实现文创、亲子、娱乐等多重业态的有机融合。唐镇印象汇则通过"肖战生日应援会"精准激活年轻粉丝群体;徐汇万科广场联合乐高打造为期三个月的快闪店,以深度体验延长消费生命周期。

百联股份在细分客群运营上同样展现出人文温度。百联西郊的"爱心宝贝公益行"邀请感动上海的自强女孩参与,将商业场景与公益教育结合;第一八佰伴针对会员推出生日礼、足压测量沙龙等服务,以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忠诚度;LADY淮海针对女性客群打造五感体验沙龙,精准匹配"悦己消费"需求。

从"卖商品"到"卖体验",商业进入"情感变现"时代。这个双节,上海乃至全国的商业项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的趋势:商业空间正在经历从"交易场"到"共情场"的深刻转变。商业运营的核心都是通过内容创新与场景营造,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与参与意愿。

值得关注的是,成功的商业运营正在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以IP打造差异化入口,以文化构建情感链接,以跨域联动拓展商业边界,以细分运营实现精准转化。这套"内容-场景-情感"的商业新逻辑,正在重新定义商业空间的价值与功能。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情感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商业体唯有持续打造有温度、有记忆点的消费体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情绪价值,这个曾经被忽视的软实力,正成为商业赛道中最硬的通货。而谁能更好地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谁就能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赢得持续的增长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