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随着南极地区气温上升,海底甲烷渗漏点正以惊人速度增加。最新研究在罗斯海浅水区新确认超过40处渗漏点,远超此前仅知的一处活跃点,表明甲烷释放模式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在大气中前20年捕获热量的能力约为二氧化碳的80倍。目前全球对南极甲烷渗漏了解有限,但此次发现提示现有气候变化预测模型可能低估了潜在增温因素。
研究团队通过船载声学探测、遥控潜水器和潜水员采样,在水深5至240米范围内的多个地点侦测到渗漏现象。许多点位位于以往多次考察区域,暗示渗漏为近期出现。
新西兰地球科学研究所海洋科学家莎拉・西布鲁克指出,原本被认为极为罕见的南极甲烷渗漏,如今似乎正变得广泛分布。尽管部分甲烷可被深海微生物分解,但仍有大量可能进入大气,构成额外的气候风险。
研究人员担忧此类释放可能形成正反馈循环:气候变暖导致更多甲烷逸出,进而加剧全球升温。类似机制已在北极地区观测到,与冰川融化、陆地上升及海水温度变化相关。
目前尚无法确定此次渗漏激增是否直接由气候变化驱动,但科研团队已计划重返南极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深入调查。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安德鲁・瑟伯表示,南极蕴藏巨大甲烷储库,若持续升温,这些区域可能从‘天然实验室’演变为气候危险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