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小米汽车成都事故中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引发公众对隐藏式门把手安全性的关注。为何大多数传统燃油车仍坚持使用机械式门把手?
多位专家指出,传统机械式门把手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经过长期市场验证。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传统门把手在交通事故中的可靠性更高。隐藏式门把手依赖电子系统,结构复杂,故障风险相对更高。
鲸平台智库专家霍虹屹认为,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空气动力学和造型优势属于“锦上添花”,而安全冗余、碰撞后救援、法规一致性等才是豪华燃油车更重视的“基本盘”。当两者冲突时,传统车企选择谨慎克制。
传统机械外把手通过拉索或杆系直接联动门锁,受电气系统影响小;隐藏式门把手则与电子门锁、无钥匙进入等功能耦合,系统复杂度高。在低电压、冰冻、污泥侵袭或碰撞后车门变形情况下,隐藏式把手可能出现失效。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表示,传统豪华品牌对隐藏式门把手应用谨慎,涉及成本、安全与设计理念的综合考量。机械式设计具备物理冗余,在车辆断电或系统故障时仍可手动开启,保障逃生与救援效率。
中保研碰撞测试数据显示,电子门把手在侧面碰撞后弹出成功率为67%,远低于传统机械门把手的98%。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因重视生命安全,对可能影响安全的设计持审慎态度。
成本方面,隐藏式门把手不仅增加电机,还需配套传感器、控制器、加强件及多项耐久试验,导致BOM成本和整车质量上升。有估算显示,此类系统带来数公斤增重及更复杂标定流程。
传统燃油车企供应链成熟,零部件改动牵一发动全身。任何变更需完成高温、高寒等极端环境验证,如黑龙江黑河零下35度测试。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投入产出比不高。
分析师指出,传统车企将资源集中于核心技术创新,而非边角部件。保守策略反而强化其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
尽管如此,隐藏式门把手在新能源车领域已成主流。小米SU7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依赖电信号触发解锁。雷军介绍其为固定设计,按压微动开关实现电动解锁,本质仍属电控系统。
成都事故中,四位路人未能打开车门,消防人员最终切割救出。张翔强调,车门无法打开是多重因素叠加结果,包括结构变形、电子系统失灵等,不能简单归咎于门把手形态。
现代车辆普遍采用电子门锁,行驶中为防盗处于锁定状态,即使传统门把手也难以从外部强行开启。因此,问题应从整体车辆安全系统角度理解。
新能源车企偏好隐藏式门把手,因其有助于降低风阻。张翔称其对能耗优化贡献微乎其微。霍虹屹指出,隐藏把手对风阻系数Cd改善约0.005至0.01,远小于后视镜、底盘等部位影响。
但新能源车企倾向将每一点风阻收益转化为续航里程数字,哪怕小数点后优化也有营销价值。隐藏把手还与无钥匙感应、手机钥匙等智能功能协同,契合电动产品叙事。
9月24日,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拟于2027年实施。新规要求每个侧门(不含尾门)必须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外把手。
规定明确:在发生动力电池热事件或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通过外把手在无工具条件下开启。外把手应位于车门阴影区或附近。
内把手方面,每个车门须配备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内把手。若使用电动内把手,必须同时配备机械应急内把手。
车辆说明书须包含门把手使用说明,涵盖位置、操作方法及特殊情况下的开启方式。
霍虹屹解读,新规将“事故后外部可开启”列为强制要求,意味着完全依赖电子系统的外把手将被限制。行业将从“炫技式隐藏”转向“可救援的隐藏”。
未来隐藏式门把手仍存在,但需具备明确机械后备和可控失效工况。安全冗余将成为开发首要原则。部分传统车企已在探索兼顾美观与安全的设计,如奔驰S级电动伸出式把手、宝马新一代5系贴平造型,均保留机械备份和足够手部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