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AI半导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NVIDIA正面临AMD的强劲追赶。在定于下月5日发布第二季度财报之前,AMD股价持续上涨。
AMD曾与英特尔瓜分x86架构CPU市场,如今其目标锁定NVIDIA——因生成式AI爆发而成为AI半导体领域领军者的企业。在GPU市场,AMD与NVIDIA的关系类似于其与英特尔之间的竞争格局:AMD始终是实力强劲的第二名。
NVIDIA在过去两年中迅速扩张,而AMD的市场份额却不断缩小。不过,随着AMD强化其产品路线图,业界预计其将逐步抢占NVIDIA的市场份额,并可能在即将发布的财报中有所体现。
回顾上世纪90年代,AMD曾因技术落后于英特尔而陷入困境。当时,它被批评为“模仿者”,被迫采取价格战策略,以低于英特尔25%的价格吸引客户。
尽管市场上有10个品牌提供与英特尔兼容的产品,但最终只有AMD坚持下来。消费者选择AMD的原因之一在于担心英特尔垄断后价格进一步上涨。
转折点出现在搭载自主研发K7核心的Athlon处理器问世之后。AMD放弃对英特尔硬件兼容性的执着,转向自主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了性能突破,并调整营销口号为“价格不变,性能提升25%”。
凭借坚实的技术基础,AMD随后进军服务器市场,推出8核Opteron处理器。尽管企业级市场的接受度较为保守,AMD仍通过与Sun Microsystems的联合营销活动打开局面。
Sun Microsystems当时正从SPARC架构转向x86架构,这为AMD提供了进入企业市场的跳板。惠普和戴尔等原本仅采用英特尔产品的厂商也转而引入AMD产品,以应对市场竞争。
AMD的“次位营销”战略获得成功,其CPU产品几乎被所有主要客户采纳,最终在x86 CPU市场占据两个席位。
去年,AMD CEO 苏姿丰明确表示:“NVIDIA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尽管AMD在图形半导体市场长期位列NVIDIA之后,但在基于GPU的AI半导体领域,NVIDIA已建立起显著优势。
要成为AI半导体领域的“强势老二”,AMD必须缩小过去两年形成的差距。当前AI半导体市场环境与当年追赶英特尔时存在明显不同:
首先,AI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快速扩张;其次,技术创新节奏加快,几乎每年都有新产品推出;第三,无晶圆厂公司依赖台积电等代工厂提供制造能力;第四,大型IT平台提供商正在开发自有半导体。
虽然行业环境已发生巨变,但AMD再次展现出当年追赶英特尔时的热情。NVIDIA的高额利润主要来自大型平台客户,这种模式难以长期维持。
此外,NVIDIA近期投资的新云品牌CoreWeave宣布将基于其最新芯片Blackwell Ultra推出服务。这种优先向关联云服务商供货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使NVIDIA与其客户形成竞争关系,类似当年英特尔通过“Intel Inside”活动影响客户品牌的策略。
AMD则借助开放的ROCm环境进行差异化竞争,这一策略不同于NVIDIA垄断的CUDA开发环境。开放生态有助于客户实现自身产品区别化。同时,半导体产品的高单价也为AMD提供了价格战的利润空间。
目前,AMD凭借对META和微软等大客户的持续支持稳步拓展市场,并已宣布与OpenAI联合开发半导体的计划。未来能否取得更大突破,将取决于其技术路线图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能精准把握客户需求。
AMD在与英特尔长期竞争中锤炼出的“次位营销”策略,如今将在AI半导体市场全面展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