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个奢侈品牌关闭在太原、昆明和贵阳等省会城市的门店。
Bottega Veneta和杜嘉班纳分别关闭在太原王府井百货和天美新天地的门店;菲拉格慕在甘肃兰州国芳百货的专卖店已经停止运营。蒂芙尼在2024年12月30日宣布关闭昆明金格百货店门店,暂时退出云南市场,LOEWE位于昆明恒隆广场的云南唯一门店已在11月关闭。
目前,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颓势明显,尤其体现在非一线城市。
荔星中心的卡地亚门店于4月30日正式关闭,这距离该商场2022年开业运营仅约三年时间。
商业地产管理公司汉博商业上海公司董事长杜斌告诉界面新闻,奢侈品牌在门店开业仅三年的情况下选择关店,是一种不常见的举动。奢侈品牌为开一家店所耗费的准备时间通常在一年左右,部分头部品牌可达三年。
“奢侈品牌关一家店比开一家店更难,一般不会轻易关店,这会对其形象和价值带来负面影响。”杜斌说道,“这可能表明品牌的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使可能带来风险,也必须在特定地区对门店数量进行调整。”
一线和新一线之外的城市成为这轮调整的重点对象。
一位熟悉华中地区商业招商情况的消息人士称,南昌武商Mall为使中庭的路易威登快闪转为正式店,曾要求其它已开业门店员工自发为路易威登宣传。但界面新闻搜索发现,该商场内的蒂芙尼门店在2023年2月围挡后至今仍未开业。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些奢侈品牌在疫情期间迅速扩张,海外消费回流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按过去逻辑,这些品牌在一线和新一线之外的城市运营没有问题。”杜斌表示,“但疫情结束后,全球奢侈品行业下滑速度远超品牌预期,即使在一线城市也难以避免受到影响。”
但这并不等于奢侈品牌在中国已停止动作。
更多资源被投入到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古驰和巴黎世家均在广州K11开设新店。路易威登在落地上海南京西路“路易号”项目后,又在香港K11 Musea围挡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旗舰店。迪奥和蒂芙尼等品牌也对成都的旗舰店进行扩建、重装。
这首先因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聚集较多高净值人群,还有更多白领人群。另一方面,扩建面积更大的旗舰门店有利于增加品类,提升顾客的连带销售额。“为让高净值消费者停留时间更久,品牌必须推出融合多种业务的高端服务型旗舰店。”一家上海高端商场高层说道。
而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之外,奢侈品牌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奢侈品牌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轻易开店。“未来奢侈品牌将不再贸然进入由城市当地开发商运营的商场,双方磨合需要时间。”杜斌说道。过去光景好时,奢侈品牌的想法是只要有较好位置,对商场本身的要求可适当降低。
“现在它们更愿意和华润、太古等连锁化运营商合作。”杜斌进一步表示,“这些开发商在进入城市前,已对当地消费能力进行过调研,某种程度上节省了奢侈品牌的考察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