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全面AI化,推出AI原生应用助力中小买家

阿里巴巴旗下批发电商平台1688在全面推动业务AI化后,推出AI原生新应用“1688AI版”App,原有App的AI化升级也在同步进行。

今年年初,1688将“探索AI时代的原生应用”作为明确目标,此前广撒网式的AI尝试已逐步收敛。1688 CTO霍承富表示,在DeepSeek爆火后,公司成立了AI战略推进组,并将2024年启动的70多个项目削减至核心10个,并进行了优先级排序。

组织结构随之调整,每个管理层均承担具体AI项目指标,公司内部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不相信或不全面拥抱AI的人,若身处关键岗位则坚决更换。

作为阿里集团在AI领域投入最激进的业务之一,1688希望通过AI技术突破现有用户入口限制,拓展更多用户。新推出的“1688AI版”App与传统电商交互方式不同,首页核心位置为搜索框入口,基于关键词搜索,大模型将分析用户意图并结合市场趋势数据,生成精细化选品建议。新APP还会以订阅消息的方式,向用户推送最新热点机会和商品。

“1688AI版”App的核心能力是帮助中小买家快速创业拿货,从发现商机、组货进货到设计新品,过去这些耗时费脑的环节,现在均可通过AI工具完成。目前该App已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陆续上线,面向采购买家开放。

“1688所有AI产品全免费。”1688 CEO余涌表示,推出AI版1688需要很大决心,对买家来说是一个“无广”的平台,对1688而言则如同“革了自己的命”。

除了免费,1688的AI尝试还呈现出两个特点:更懂B类(商家)生意、效果可衡量。1688内部已明确提出“向AI要人效”的目标,目前AI作为智能体的“人效”指标已实现可衡量、可量化。数据显示,过去一年AI技术推动平台转化率、复购率等关键指标提升20%至30%,预计2025年这一增幅将达到50%至100%。

作为阿里历史上最悠久的业务之一,1688目前拥有超1亿年度活跃买家、超100万家源头厂商。但整个交易市场正处在供大于求的周期内,竞争加剧,买家比价趋势增强,消费者喜好也日益多变。

1688商业化负责人齐晓宁表示,买家日活和商业规模尚未达到预期,优质商品和商家供给仍显不足。过去两年平台持续拓展如严选、跨境等新业务,使得卖家经营复杂度上升,平台体量也愈发庞大。

随着2025年AI发展加速,特别是AI智能体(Agent)在B端市场率先落地,企业端应用场景日益清晰,价值回报可衡量。不少初创公司也加速进入电商Agent领域,凭借低成本、高效率成为大厂有力竞争者。

作为大厂代表,1688的核心优势在于平台数据,尤其是买家、卖家的询盘交易数据体量巨大,平台每天用于理解这些数据的Token量达两千多亿。1688已成为通义千问在阿里集团内最大的客户之一,数据也成为其AI深度了解产业的优势。

霍承富表示,AI对1688最大的帮助是解锁并满足更多用户需求,从而带动用户规模增长和留存。过去用户进行开款、创款会离开1688,转至线下或其他平台沟通,如今1688希望用AI将用户留在平台。

现阶段1688 AI产品的KPI是用户渗透和用户体验,商业化尚未提上日程。但1688认为,只要用户和交易留存,商业化将水到渠成。

从商业价值来看,1688的目标不是成为传统电商平台,而是希望在3-5年内转型为一家数字供应链科技公司。当前电商平台主要靠广告和交易佣金盈利,但深入产业链后端的设计开款环节,其溢价空间更高,如金融服务等中间环节的商业变现价值同样不可小觑。

新推出的“1688源选”业务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平台向产业链上游进一步延伸,该计划首阶段聚焦大健康、出行、居家三个消费场景,依托AI技术与源头工厂共创开发产品,目标是打造100个“超级单品”。这表明1688不甘于仅做交易撮合者,更希望成为爆品的创造者。

除了AI原生产品,1688还针对B端卖家升级了“AI数字员工”,其角色从“执行层”走向“决策层”,核心价值也从提效转向赚钱。背后依托的是通义千问与DeepSeek的技术能力,为商家提供专属“生意大模型”。

余涌表示,1688并非通义千问,也不自研大模型。“在面向AI toB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人往死里投入。横向来看,目前能这样投入的,有阿里云、1688,还有一个是华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